员工天地
推荐此书《卓有成效的管理者》并附读后感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老拨云堂
点击:4659次 日期:2011-06-29
偶读此书,甚为感慨。作为管理者,试图着管理别人,实际我们更应该管理好是自己,如果管理者每个人都卓有成效,整个组织就会成效显著,特形成此文,推荐给现在是管理者的同仁和立志未来成为管理者的同仁在未来的成长中共勉。
管理者能否管理好别人从来就没有被真正的验证过,但管理者却完全可以管理好自己。实际上,让自身成效不高的管理者管好他们的同事和下属,那几乎是不可能的事。管理工作在很大程度上是要身体力行的,如果管理者不懂得如何在自己的工作中做到卓有成效,就会给其他人树立错误的榜样。
首先我们来问几个问题
1、谁是管理者?
2、卓有成效可以学会吗?
3、一群平凡的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吗?
4、每个人都必须卓有成效吗?
何谓管理者:在一个组织里,如果一位工作者能够凭借其职位、岗位和知识,对组织负有贡献的责任,因而能实质地影响组织的经营能力及达成的成果,那么他(她)就是一位管理者。
实践证明,卓有成效是完全可以学会的。只要我们中每个人都能够做到卓有成效,一群平凡的人,能做出不平凡的事业。 卓有成效是管理者必须做到的事情。但是在所有的组织运作中,每一位工作者其实都是管理者------即使他没有所谓的职权,只要他能为组织做出突出的贡献。管理者的成效往往是决定组织工作成效的关键因素;并不是只有高级管理人员才是管理者,所有负责行动和决策而又有助于提高组织工作效能的人,都应该向管理者一样的工作和思考。
本书讨论的内容是以以下两点作为前提的:
1.管理者的工作应该是卓有成效的;2.卓有成效是可以学到的。
组织聘用管理者,就是希望他的工作卓有成效。管理者应在组织内开展有效的工作,否则就对不住聘用他的组织了。为了不辱没这一称号,管理者应该学点什么,做些什么呢?在回答这个问题时,作为两大目标就是组织和管理者的工作绩效。卓有成效虽然可以学到,但是如果光靠教是教不会的。它毕竞不是一门“学科”,它只是—种“自我约束的实践过程”。本书告诉我们是什么东西促成组织和管理者的卓有成效。不过本书很少提到为什么要追求卓有成效?因为卓有成效对管理者而言是理所当然地应该做到的。
要做到卓有成效,第一步:记录好时间使用情况。这是一件机械性的工作,假如管理者确能这么去做,那么他的收获必然会很大。虽然不敢说立竿见影,但是效果还是来得很快。如果能够持之以恒,那么这种做法还将会激发管理者求取有效性的兴趣。分析时间纪录,消除不必要的时间浪费现象,还需要管理者采取某些行动和基本决策、以及在行为、人际关系和工作重心上作出一些改变。这种分析可对时间的用法,对各类活动及其目标提出反省性的问题。这种反省会对许多工作质量和水平的提高起到积极的作用。问题的关键是提高时间的利用率,一次只做一件事情,并只做最重要的事情;极为审慎地设定自己的优先顺序,随时进行必要的检讨,毅然决然地抛弃那些过时的任务,或者推迟做那些次要的任务;充分利用好时间这个最为珍贵的紧缺的资源。
第二步:管理者必须把目光集中到贡献上。着眼于贡献,比第一步更深入一层:管理者的工作要从技术进入观念,要从机械性的工作进入到分析性方法,要从讲究工作效率进入到重视工作的结果。管理者还应严于律己,要懂得组织聘他为管理者,他应该对组织有什么贡献?要做到这一点并不太复杂。管理者只要对自己提出一些直截了当的问题就行了。可是对这些问题的回答却要想到组织的目标和自己的目标,更重要的是要求管理者承担起责任,而不再满足于单纯地执行命令,只求“上司满意”便行。如果管理者着眼于贡献,那么他所重视的不仅仅是“方法”,而是“目标”和“过程”。
第三步:要求充分发挥人的长处。这也是管理者在行为上必须具备的根本态度。这样的要求,就是对管理者本人及对别人的尊重。这是管理者的价值观在行为上的体现。不过,充分发挥人的长处也需要“边做边学”。通过实践才能提高。在充分发挥人的长处方面,管理者应能使个人目标和组织需要相融合,个人能力和组织成果相融合,个人成就和组织机会相融合。
第四步:要事优先。实际上“要事优先” 是和“掌握自己的时间”相辅相成的。也是支撑着管理者工作卓有成效的两大支柱,缺一不可。我们所关心的不再是如何处理时间资源,而是管理者的终极产品----组织和管理者的绩效问题。被纪录和分析的已不在是我们周围所发生的事件。而是“管理者应该努力促成的事情”。就是要塑造和提高管理者的 “性格特征”,诸如远见、自信和勇气等方面的“领导力” 。所谓的“领导力”,并不是指智慧和天赋,而是人人皆可达成的专心、决心和目标。
第五步:管理者有效决策的五个要素。重心在于合理的行动。
1、 要确实了解问题的性质,是经常性的,还是突发性的个案,用制定规范解决,还是根据实际情况个案处理。
2、 要确定找出解决问题时必须满足的条件,哪些是原则性,哪些可以机动灵活。
3、 仔细思考解决方案。那些条件必须满足,那些条件可以让步,程度如何。
4、 决策方案配合执行措施,让决策变成可以被贯彻的行动。
5、 执行中的重视反馈,来印证决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
管理者的自我提高往往要比卓有成效的训练显得更为有效。首先得要有知识和技能。管理过程中,必须养成许多新的习惯,改掉过去一些不良的习惯。当—名管理者并没有什么值得自豪的,管理者和所有员工一样,都是作他自己应作的事情。即使已成为一名有效的管理者,我们仍然还有更高的人生境界。
有效管理者的自我提高,是组织发展的关键所在,也是整个组织的绩效水平全面提高,能使组织的标准日高、习惯日善、风气日良。更能使企业有凝聚力,战斗力,充分发挥每个管理者自己和他人的长处,帮助企业抓住机会并获得成功。通过强调贡献,使自身的价值转化组织成果。
今天的社会有两种需要:对组织而言,需要个人为其做出贡献;对个人而言,企业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平台。只有管理者的有效性,才能使两种需求相辅相成,共同成长。
行政综合部 供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