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 老拨云堂首页新闻中心 → 行业资讯 → 从“硫磺当归”看中药信任危机
行业资讯
从“硫磺当归”看中药信任危机
来源:中药材天地网 作者:Administrator 点击:2550次 日期:2011-05-13

   近日,随着对“硫磺中药”“激素中药”问题的连续报道,长期以来饱受垢病的中药

质量问题再次进入民众视野,甚至有演变成一场针对中医药的信任危机之势。

    一年前,笔者曾专门撰文讨论过这个话题。今天,我依然坚持——这场危机的到来

是必然的!因为,这既是民众日益增长的食品安全需求与落后的生产供应体系之间矛盾

的一次集中爆发,也是中国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经阶段。

    为何这么说?远一点,我们可以回顾20年前的成药市场是何等乱象:从“淀粉药片

”到“滑石粉药片”,各种假冒伪劣药品在全国医药集贸市场四处泛滥;再回顾一下上

世纪末电器、日用品等市场又是何等乱状频生;近一点,我们当前食用的粮食、蔬菜、

肉类哪一样敢保证在添加剂、农残、重金属方面是合格的吗?所以说,当前中药面临的

问题其实也是我国农业生产所面临的共性问题,只是因为中药材同时作为药品原料才受

到了格外关注。

    那么,当前的危机出现是谁之过?

    是监管培训不力吗?面对数以千万计涉及到药材领域的农民和经营者,监管和培训

力量何啻于“杯水车薪”甚至“沧海一粟”;是农民吗?农民是极端弱势群体,中药材

种植和采收更是集中于“老少边穷”地区,如媒体前期集中报道的当归主产区定西,自

古就号称天下赤贫之地,曾经的“全国乞丐第一村”也位于此处。在这种现实背景下,

一则贫弱的农民追求亩产和效益的最大化是出自本能的冲动,并无可厚非;二则如果没

有这些贫困地区来做生产支撑,当前早已羸弱不堪的中药生产供应体系更将难以为继;

是企业未能按GAP标准建自己基地问题吗?高昂的养护成本和不可持续的发展模式,在

民众日益强烈的降低药价期望中又是如此不堪一击。

    谁之过?答案非常明确——中药的质量危机根源不在于某一环节或某一层面的问题

,而是我国传统产业在现代服务体系建设方面的全面落后!不解决这个根本问题,任何

应急手段都将是“治标不治本”甚至是“隔靴搔痒”之举。例如媒体报道中提到的党参

过量使用农药问题,笔者曾对甘肃文县绿色道地党参进行过实地追踪调研。文县地处甘

南偏远山区,原生态文党生长期高达4-5年,亩产量只有80-120公斤,而施了“多效唑

”后生长期缩短为3年以内,且亩产高达350公斤以上。在现代化生产供应服务体系缺失

的当前,原生态的党参由于不能在消费端体现其应有价值,前者收购价格甚至低于后者

。结果导致原生态文党参种植面积日益萎缩到几乎消失的地步,类似问题还出现在大批

家种药材生产过程中。

    但非常遗憾!我们长期以来已经习惯于将矛头指向中药材生产供应某个环节或某一

点面,没有从整体行业的现代化提升高度考虑问题。对应措施往往缺乏准确性、系统性

和可操作性。因而,也就缺乏真正实效。

    矛盾是否就因此而不可调和或化解?肯定不是。矛盾会随着基于现代服务业框架下

的生产流通服务体系完善而得到逐步解决。但这将是一个渐进和逐步成熟的过程,甚至

还将面临“阵痛”。这个全新体系将从政府监管、生产技术、信息导航、追溯系统、仓

储物流交割、电子交易和科技研发等方面建设,对行业进行一次全面提升;这个新体系

将为农业甚至其它产业的现代服务业提升提供借鉴;同时,不可避免地,这个新体系也

将淘汰旧有落后的生产流通模式和一批无法跟上时代发展的从业者。
 
    最后的问题则归结于我们该如何面对这种“阵痛期”。笔者以为,必要的监管措施

仍要实施,但切忌下“猛药”甚至“一棍子打死”。例如对于普遍存在的“熏硫”问题

,这种加工保管方式在中药历史上已经沿用多年,只是因为乱用、滥用才造成不良后果

。采用“一刀切”的禁止措施将对当前早已产不足需的中药材生产供应“雪上加霜“,

民众可能面临更高价中药甚至无药可用。例如前面提到的文党参,在产业化没有实现之

前,简单的禁绝使用“多效唑”必须导致文党产量大降,要么药农不种要么消费者将使

用更高价格的中药。当前,政府在全力推进现代服务体系建设同时,完全可以通过与科

研部门合作,先制定出一个硫化物含量的检测标准或最低安全值,引导农户和经营者逐

步减少对“熏硫法”的依赖;对于民众,则要保持冷静和科学态度,中药材乃至农业现

代生产流通服务建设已经纳入国家“十二五规划”,科研机构和先行企业也已在改变现

状方面作出了大量努力和基础性工作。不利局面正在被扭转和改变,相信全行业的净化

已指日可待;而对于处于“守望者”角色的媒体,则应抱着不掩饰、不夸大的态度探究

问题产生的深层次原因,以理性科学态度正确引导。

    中医中药是中华民族传统“瑰宝”,在数千年发展历程中经历过无数风风雨雨,历

史上甚至出现过数次废止中医药的不谐之音。近期的质量信任危机只能算上中医药发展

历程中的一个小插曲,不可能阻遏她的未来辉煌之路。既便如此,我们每个相关部门、

每个民众仍应认清发展中问题要在发展中解决这一现实,共同努力、认真呵护这一民族

优势产业。否则,中医中药可能就毁在我们这一代!在未来全球健康经济的巨大机遇和

竞争面前,拱手把优势让于它人。届时,我们又何以面对后世子孙?

打印
点击关闭
上一篇: 公司管理板块召开5月月度办公会
下一篇: 曲靖市工信委考察组到我公司参观调研